序
调
魏老师,我也想学你,写个能流传的作品。你知道的,我是一个管理学者,写写企业家的故事,应该有很多人看。
我很喜欢写作,每天不写东西我会难受。
前几个月,我把我写的东西编撰成册了,自己结集,命名为《罗卫国全集》,竟然也有120万字,装订的时候,恰好是1001页,谐音是“一千零一夜”。
但《罗卫国全集》肯定是出版不了的,出版了也没人看,我还是去粗取精、与时俱进,写一些随笔。我不想写流行的东西,但写能流传的东西又怕功力不够。
写这些随笔很明显的是纪念我的天命之年——明年(2021年)我就50岁了。
你必须承认,你的中年已经来临。中年来临,最可怕的不是疾病,最可拍的还是没人需要,特别是没有优质的人需要。
所以说,我们要为自己的中年定调并及时的调整自己,以便自己成为别人的精神调饥。
上面这段话中的三个“调”我卖了一下关子——
第一个“调”,读音diào,定调;
第二个“调”,读音tiáo,调整;
第三个“调”,读音zhōu,调饥。
“调饥”这个词我也是第一次知道:“调”即“朝”,调饥即朝饥——早上没吃东西时的饥饿状态,形容渴慕的心情。《诗•周南•汝坟》:“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有人“调饥”,像没有吃早餐那样想念你这个君子,成为别人的精神调饥(“精神调饥”不是太顺口),那可是我一辈子梦想的事。
一个中年人,如果他认认真真地说一句话,那就是他的大半生!
这本书是我写给50位企业家的书信,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些文字准确地说,是我亲历过的中国企业家在1990-2020三十年之间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个简洁版的改革开放时代的《企业家史记》。
我以书信体的方式来写这本书,一方面是纪念我过去30年咨询事业的芳华、一方面也是寄语我自己未来30年的人生。这里面的很多话,是说给我自己、说给亮点学友、更是说给挺进2035年和2050年的中国企业家。
希望有那么1-2篇、3到5句能触及读者的灵魂!
生命的一半是思考——调!调!!调!!!定调、调整、调饥……每天我的生活也很简单:123——1小时锻炼、2小时读书、3小时写作,这样的生活体验久违了的思考的乐趣。
现在的时间是2020年的12月4日上午的10点,我在故乡长江边的67号院写下上面这些文字,算是一个开头。接下来,我想花10天写就,每天写5篇。
有时候,一句不经意的话,就改变了你的一生!
希望我书中也有那么一句话,能颠覆你的迷茫与惆怅……
1
扛
罗总,今天是你去世的111天。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
你的墓前是长江三峡,我的窗外是荆江大堤。
你在里头、我在外头。
拿着手机搜索了一下,我们相聚513公里。
你去世的前2天,我去医院看过你,我亲吻了你的额头,和您永久地告别,告别在医院的病房。以后,他们把你土葬,葬在了江边,你每天可以看见日出日落,看见你打造的、我命名的“华夏神女”号。
“华夏神女”3号游轮明年又将下水了,我们不是说要打造5条豪华游轮的吗?你怎么62岁就去世了……我们还说等5条船都下水,就写个剧本,在船上拍个大片……
你去世后我才知道,你5年前就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没有给任何人说;2年前实在瞒不住了,才给家人说;去世前, 一个月,才和公司的高管说。
你,把所有的痛苦都自己扛!
2017年,你当时病的不轻,吃的靶向药,还参加了我的亮点学友敦煌会;2018年,我做商会会长灵山论坛,你从医院跑出来,给我捧场。
我至今都自责啊,要是知道你处于五年生存期内,我怎么忍心让你出席?
上次我自驾去川藏,研究了天葬,人的一生由五个时间段组成:
第一阶段是活着;
第二阶段是濒临死亡;
第三阶段是死亡;
第四阶段是等待转世;
第五阶段是转世。
大哥,你现在是处在转世的阶段吧……想到这里,我就不怕死了,因为人的一生很长很长,活着的部分不到人生的五分之一。
大哥,那天听北大重庆EMBA班的校友说,你的墓地光芒万丈,我在家就想啊:我要是有这么一个福地就好了——你看啊,在江边,每天还能看见自己家的游轮。
我从内心思念你,但是我不能哭。我想到的是你和我们一起玩的样子——你说,我玩的时候其实是在工作,我工作的时候其实是在玩。我一直如此啊,边旅游、边授课!
大哥,你去世后,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如果我得了一种用钱解决不了的疾病,我将保守机密,不再与疾病做斗争,而是与疾病和睦相处,并快乐地等待死亡。
有些病“扛”着,不让嫡亲的人知道是一种美德。
知道了又有什么用呢?
哪个人不是在等待死亡呢?
只是你是快乐等待、还是焦虑地等待……
我一直是在快乐地等待死亡!
2
透
蓝老师,扎西老师发来我写的花圈的图片的时候,我正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花圈上写着:“沉痛悼念人民艺术家蓝剑——中国亮点研究院罗卫国”。你是在八宝山人民公墓火化的。
你去世的时候,才54岁。此时的呼伦贝尔,秋草慢慢在枯黄、白桦林的树叶在慢慢降落,你拉上了你的人生大幕。
蓝老师,你去世的消息我还是从朋友圈看到的,说你是心梗,然后直接去了医院的太平间,而且那些你认为的亲人没有一个守在你的身旁……我电话打到医院的太平间,他们说,你在地下停车场,需要有亲人的同意才能看望;打到我认为的亲人,她们说,法律上不是嫡亲,不便出面……
可怜的蓝老师,帮助了56个贫困学生的蓝老师啊,就孤苦伶仃地躺在停尸房,你可曾想到过这是你无言的结局?后来还是歌舞团厚葬了您啊!
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蓝老师,你来自东北的朝鲜族,和我们一样,靠着读书、勤奋,来到京城打拼,成为了国家一级演员、成为了男高音歌唱家、成为了北京榜样、成为了优秀的共产党人……但,蓝老师,唯独你没有成为你自己!你定调是公益歌唱家,80%的收入捐公益。 你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蓝爸爸”,56个孩子的学费啊,都是你呕心沥血歌唱出来的。
但是,蓝老师,你知道吗?这个调定的不错,你也成为了艺术界的调饥,但是你需要调整。需要调整的原因是你透支了——生活上,你不能管住自己,喝酒、熬夜、高音,这是你这次猝死的根源,特别是喝酒。
蓝老师,管理自己是一项长期要务! 蓝老师,我曾经劝过你,少喝大酒,但你却说,天上飘来五个字,这都不是事!然后给我把话挡回去了。 蓝老师,除了生活上的透支外,工作上,你也透支了。
一直记得你的主打歌曲《互相帮助》,一直记得你教会我的——说话要吸气,不要呼气!可是你在工作上,呼气太多,吸气太少。
还有,我不该说的,就是你的感情生活——你应该找个过日子的人,照顾你的,可你找的都是有名的、有钱的、漂亮的,如果有下辈子,你要找个善良的、丰富的、高贵的。
现在说这些也没用了。那些中年的男人也应该从您身上吸取教训,这个教训就是:年纪大了,找老婆,第一条件是:人生大幕拉上之前,她是否会在全身心地在您身边陪伴!
我前几天打了你过去的电话,希望能找到你的亲生儿子,希望能联系到你的亲生母亲,如果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附,家里还有一把你送的铁壶,过段时间我会拿出来擦拭一次,那是你来帮我录制《答董事长问500讲》送的礼物……
3
蓄
张哥,我昨天给你发微信,发现你把我黑了。我联系不上你,还是给你说点心里话。那天小黄打电话给我,说你中风了,在协和住院,没有钱,要我借一点钱。你可以想象到,我没有借,因为我一直没有积蓄,而且如果有,我也要留着备用,不能轻易借出。表面上看是我不对,实际上我觉得还是你错了。
因为你生病、住院,找我借钱,我没有借,就黑了我,结果给人的感觉,还是我对不起你,用北京话说,我还叽叽歪歪说这么多。但是,李哥,确实是你错了——
第一,作为企业家,你必须要搞清楚,你是有限责任公司,就是你的家产是你自己的,公司的财产是公司的,家里的财产即使公司破产了,法院也不能查封的;
第二,作为一个男人,要知道幸福的基础是财富,特别是自己飞黄腾达的时候,要把自己家庭生活的底线经费储存好,也就是说,永远要有一笔维持尊严的积蓄,说白了,救命钱永远要放在自己的裤腰带里。
第三,就是如果你和别人没有非常实质性的关系,不要找别人借钱。就像我们两个人,你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管理老师,你平日也没给我什么费用,不能因为我是老师,你觉得我应该有钱、应该借给你,就想当然地开口借钱。
开口借钱,伤人比伤己要重!
我上课的时候,也经常讲——钱财是心肝肉;老了的时候,钱就是孝顺的儿女;人与人之间,不要诉诸于感情,而要诉诸于金钱。我还讲,收入的5%永远存起来;公司大了,利润的5%滚动做信托慈善。总之,希望我们能在阳光灿烂的时候修理屋顶。
我所说的积蓄不是指金钱,积蓄还包括知识、客户资源!
你所遇到的中风其实也是出在积蓄上:喝酒、熬夜、脾气大,长期不好的生活习惯、常年的坏脾气,还有常年银行逼贷款,甚至还有高利贷,这些负能量总有一天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做那些力所能及的,放弃那些好高骛远的,当你的能力大于你的梦想时,你拥有的将是积蓄——正能量的积蓄。
现在中风了,这种不能逆转,需要很长时间康复,所以,你要改变你的生活,余生应该过的是耕读的日子——
变卖所有,回归田园。
虽心不甘,但命如此!
最后还要补一句,你那天晚上中风的地方不是在自己老婆的床上,而是在情人的床上,晚年的长期照顾又要靠自己的结发夫妻,扪心自问,你干的都是啥事?为师的能不气愤?!
4
陈东辉——济南亮点学友
印
罗老微信发我了《50随笔》的新作博文,并受邀写一篇书评,从开读就被每个以单字为标题的简短文章深深吸引,50篇故事一口气读了个痛快,如品某台酒般绵醇甘冽,宣畅过瘾!
自以为读了罗老的作品,他貌似轻松码攒的文字我也可以写,可准备提笔写书评时却感到茫然失措了,因为他的文字读起来轻松直接却无法复制和模仿,想起莫言评论沈从文所说---天才作家的作品,我们只能神灵一般的敬奉他们。无规律可循的罗氏写作风格。
静下来再读一遍,每篇用单字命题,把社会、政、商、文涵盖的广而全。沉浸在文章中的场景画面,体验罗老视角所诠释的故事内涵,感受不同的角色换位......微醺之际想到了一个字---印。
顾名思义,印,印象,印迹,烙印,相印。读罗老的文章,很容易被内容代入,时而感同身受,触及心灵;时而打开心结,豁然开悟;时而忍俊不住,时而伤感抱憾。从开篇的《调》章节中就分了”调diao、调tiao、调zhou“三个层面,罗老用生命的一半去思考和构建,累积了大餐《罗卫国全集》供学友们饕餮。在《扛》和《透》等文章中阐述了对生命的真挚情感和深层理解,道出“哪个人不是在等待死亡呢?只是你是快乐等待、还是焦虑地等待……我一直是在快乐地等待死亡!”的生命态度。
通读之后给我的印象是感觉罗老像个庖丁---一个专门料理思想的厨子,透过对故事的深层解析,用最简洁精准的语言加以料理,吹糠见米,印迹清晰;罗老又像个济世医者,家庭情感病、企业病、社会病......在他诙谐打趣、幽默调侃的语句中抽丝剥茧,解决方案快、准、狠,赤裸着留下诛心伐魂的烙印;罗老更像个修行僧人,用文章剖析色、受、想、行、识,度化众生,传授正能量、高质量的践行人生,实现健康、财富、爱的正确姿势。
想用’君子不器”作为书评的结束语,常言道:”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着谓之器。罗老之思不器,罗老之行不器,罗老之量不器。
附:罗老本书中的66个标题字
【正文:52个字】
调
扛、透、蓄、空、离、驮、玩、孕、戏、借
角、度、听、气、老、族、莲、闲、义、钟
特、院、博、浓、一、日、蜜、羊、共、六
教、益、杠、留、独、病、游、案、德、恋
房、藏、聊、三、书、孵、园、企、背、扑
等
【书评:7个字】
五、秋、品、灼、网、印、见
【附录:7个字】
亮、具、典、课、旅、集、点
5
魏伟——加拿大亮点学友
见
2020 年已近尾声。这一年,在疫情阴影的笼罩下,每个人和企业都经历了至暗至晦的涅槃时刻。 因之,在新的一年里,个体和组织势必要调整心态,修炼内功,在“新常态”下求生存、求发展、 求增长。然则,何以为之呢?罗老的《50 随笔》,为我们开启了心灵之窗,消弭了诸般困惑。
该书是罗老从皇皇百万言著述中提炼出的书信体随笔,凡五十篇。各篇皆以一个汉语单字立题, 统帅全文、画龙点睛。书的内容涉及经营之道、咨询策划、管理新知、人生况味、生老病死等。 但全书贯穿始终的脉络,一如罗老在开篇《调》中所言: “这些文字......是中国企业家在 1980-2020 四十年之间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个简洁版的改革开放时代的《企业家史记》。”
那么,我们能从这部企业家奋斗史中悟出什么呢?我以为,是企业家所应具有的最高境界。通读 罗老大作,使我不禁想到王家卫的电影《一代宗师》里对习武三个境界的诠释:见自己、见天 地、见众生。见自己是第一境界,即认识自己,表达自己;见天地是第二境界,即往上走,把自 己的小境界提高到天地的大境界,在这个阶段,人的气场是张扬的,豪迈的,甚至霸道的;见众 生是第三也是最高境界,即往下走,放低身段,融入泥土,在这个阶段,人的气场是谦和的、深 邃的、淡然的。对于企业家来说,也有这三个境界,但绝大多数人却迷失于第二境界,根本没有 意识到还有更高的境界。即使在日本,也只有稻盛和夫是被业界公认真正见到众生的人。稻盛和 夫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 ,中译本书名是《活法》。书中有言: “成功和失败都是一种磨难”。他是 真正活明白了的人,是商界中的哲学家。他给自己筑起了一座精神山脉:敬天爱人、慎言笃行。
罗老的《50 随笔》,其实就是在引领我们“见众生”,在告诫我们“商道即人心”。书中俯拾皆是的 金句,犹如一块块基石,为我们铺就了一条通向终极企业家之路。比如,“一个企业家的目标是什 么?从利润最大化到快乐最大化,最后到道德满足感。”(第 39 封信《德》)又如,“职业就是藏 锋,把你的锋芒像怀表一样藏起来——偶尔看一下就行了。”(第 42 封信《藏》)再如,“孵化器 就是荷塘里的一片荷叶,你先跳上去,跳上去后肯定不稳,你再调整、再继续跳,不要怕跳到水 中,一直跳,肯定能上岸——成功的彼岸!”(第 46 封信《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然而 所有 50 封信的内容,又都是围绕一个最基本的主题:见——众——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罗老 的《50 随笔》与稻盛和夫的《活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罗老在全书最后的《跋》里说: “我这本书,写的就是企业家的烦恼,弘扬的是打不倒的精神,影 响的是处于中国塔尖的亿万企业家。” 但看看当下吧:人们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在最大限度地实现 娱乐价值上,追求“娱乐至死”,迷信所谓“成功学”,以至于自我陶醉和趋利避害成为这个时代习以 为常的选择。因此,当你在罗老书中见到众生的挣扎、纠结、哀伤......也就是各种悲剧时,一定会 觉得太直白太震撼。而这,恰恰是本书的力量所在。其实,古希腊的先哲们早就认识到接受悲剧 是生命的重要部分,因为悲剧引发的怜悯之情,必然在心底泛起一种道德上的自我检讨,所以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当人们从剧场走出来的时候,一般比走进去的时候要高尚一些。同此, 我们可以说:读一读罗老《50 随笔》吧,当你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当会比没读之前要高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