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狂飙时代,企业家如何驾驭“沉默的核弹”?
——创新、赢利、公益的新支点
中国亮点(管理)研究院院长 罗卫国
2025年7月6日编于荆州酷暑中
导言:拥抱人类文明新范式
我们正站在人工智能划时代的门槛上,其变革力量远超技术本身,深刻重塑着商业逻辑与人类协作模式。作为中国亮点研究院院长,我长期关注技术演进与人文管理的融合,认为大模型的下半场,核心在于从“能言善辩”转向“实干兴业”。这不仅是技术路径的优化,更是企业家把握“新利益”——驱动创新、提升赢利、践行公益——的关键契机。本文旨在剖析这一深刻转变的战略意涵。
一、 创新篇:从喧嚣到实效的范式跃迁
1. 基础模型:国力角逐与战略耐力场。 全球顶级大模型格局已定,中美分庭抗礼。然而,榜首更迭如电光火石,模型“保鲜期”急剧缩短,动辄数千万美元的投入门槛,已将竞争推向国家战略资源与顶尖技术耐力的巅峰对决。这警示我们:基础创新是国运所系,需长远布局与雄厚支撑。
2. 能力释放:工程化与智能体革命。 模型性能的飞速提升仅是起点。核心挑战在于如何通过提示词工程、检索增强、工作流编排等工程化手段,将模型潜能充分激发。智能体(Agent)应运而生,成为模型“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程序”,让模型理解意图、规划任务、调用工具,最终完成复杂工作。此领域将孕育巨大创新与创业机遇。
3. 技术路径:预训练筑基,强化学习拓疆。 通往更高智能(AGI)之路,海量数据的预训练如同“学校教育”,奠定模型认知基础。而后训练阶段的强化学习,则如“社会实践”,让模型在实战反馈中自我进化。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能力边界拓展。企业家需洞察不同路径的价值,精准配置资源。
二、 赢利篇:智能体经济与超级个体的崛起
1. 应用生态:底座集约化,智能体多元化。 未来格局将呈现“个位数基座模型+海量垂直智能体”的生态。基座模型提供通用智能,如同基础设施;而面向千行百业、千姿百态任务的智能体,则是创造直接价值的“数字员工”。平台化、工具化开发环境将赋能企业高效构建专属智能体。
2. 入口之争:从流量到生产力的价值重构。 当前,操作系统商、硬件厂商、超级APP、新兴创业者均在激烈争夺AI交互入口。然而,仅靠聊天机器人形态的“超级APP”,难以构建深层数据飞轮和持续价值。真正的赢利点在于开发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产力的智能体,让AI成为业务增长的引擎,而非简单的流量入口。
3. 组织变革:一人公司与数字军团。 智能体的成熟将催生“超级个体”经济范式。善用AI者,可指挥由智能体构成的“数字军团”,完成过去需庞大团队协作的任务。“一人公司”不再是幻想,而是人机协同、能力倍增的新组织形态。企业需重新思考人才结构与管理模式。
三、 公益篇:向善发展与文明尺度
1. 价值锚定:超越聊天,赋能实体。 当前对大模型的关注过度集中于语言交互,而低估了AI在科学探索与实体经济的深远价值。谷歌DeepMind在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突破性应用,揭示了AI驱动基础科学研究、优化工艺流程、创造新物质的巨大潜力。这关乎人类福祉与可持续发展,是更高维度的“公益”。
2. 能力边界:认知可信与工具协同。 必须清醒认识模型的局限性。其“幻觉”源于概率生成本质,难以根除。严肃场景中,应侧重利用其强大的认知推理与逻辑能力,而将确定性事实查询交由外挂知识库与专业工具。真正可靠的应用,必是模型(中枢)与工具库(四肢)的智能协同体(Agent)。
3. 文明尺度:世界模型与伦理基准。 现有大模型通过语言“间接”理解世界,缺乏对物理定律、时空因果的直接把握。构建能模拟真实物理世界的“世界模型”,是迈向更通用、更可靠智能的关键一步。同时,亟需建立如同“方升”度量衡般权威、公正的评测基准,不仅衡量性能,更要评估安全性、公平性与伦理合规性,为AI的健康发展设定文明尺度。
结语:驾驭核弹,点亮新利益
AI下半场的号角已吹响,“少说话,多做事”不仅是技术箴言,更是企业家精神在智能时代的回响。拥抱智能体革命,意味着在创新维度抢占技术制高点,在赢利维度重塑商业模式与组织效能,在公益维度驱动科学进步并坚守伦理底线。中国亮点研究院院长罗卫国坚信,唯有深刻理解这一转变,将大模型视为“沉默的核弹”而非“健谈的鹦鹉”,企业家方能真正驾驭这股变革洪流,在创新、赢利、公益的交汇点上,点亮属于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共舞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