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绿色法规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周园+BCG
目前,欧盟、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和监管机构正在着力推动气候与可持续发展议程,自2015年《巴黎协定》签订以来,该项工作进展迅速,影响力辐射全球。
随着目标越定越高、范畴越来越广,全球各地的企业纷纷受到影响。企业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正成为顶级管理层做战略决策时的优先考虑事项。
为保持竞争力,在华企业必须跟上不断变化的法规政策形势。在此,我们将从战略角度介绍欧洲的三大政策法规变化,以及在华企业的最佳应对方式。
欧盟气候相关的投资激励措施——将颠覆全球贸易格局
为达成使欧洲在2050年成为首个“碳中和”大陆的目标,欧盟正在稳步增加对绿色技术的投资。根据“绿色协议产业计划”(GDIP),欧盟已将需求侧政策和法规、竞标、投资补贴和碳定价等事宜列为优先事项。由于三分之二的欧盟承诺投资尚未分配,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不过,由于成员国援助规则的放松,相关投资可能会集中于较大的欧盟经济体,因为那些区域正在制定各种各样的计划。考虑到欧洲正在大力推进电气化转型,该笔资金预计将给欧洲的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带来重大影响,CATL、Svolt和Gotion H-Tech等电池制造商已公布在欧洲新建工厂的计划。
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该投资举措实施之后,中国出口商在欧洲市场的优势或将缩小,因而受到负面影响。我们敦促中国企业加强参与欧盟新推出的投资激励措施,并通过战略规划优化工作方法。此外,企业还应考虑根据政策激励措施来优化选址,把握新兴的价值池,并相应地降低资产风险,来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
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影响出口欧盟的供应商
对于向欧盟出口能源密集型产品的企业来说,一项将于2023年10月1日生效的新进口法律——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值得关注。该法律生效后,欧盟将利用碳边境调节机制对进口产品实行碳定价,这在全球尚属首次。如此一来,在向欧盟出口特定商品(包括钢铁、铝、化肥)时,企业必须计算并申报其中所含的碳排放量。从2026年起,出口到欧盟的出口商还需要按照产品碳排放量的比例缴纳特别进口税(可能约为每吨二氧化碳95美元)。虽然在刚推出时,CBAM仅覆盖少数产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更多商品将被纳入其中,甚至可能会包括服务进口。
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作为碳密集型产品的主要出口商,许多中国企业必须为CBAM新规做好准备。要想确保商品能够顺利进入欧盟市场,相关企业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建立监测和计算产品所含碳排放量的流程、在欧盟相关机构进行注册以及向进口商提供所需信息。随着CBAM相关税负在2026年起开始征收,从中国向欧盟出口商品的成本将会水涨船高,比如钢材的成本最多将增加 15%,除非相关企业采取措施进行减碳,否则其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会遭到削弱。CBAM是一项复杂、新颖且不断发展的监管措施,全球适用并具有战略影响。因此,中国出口商必须确保从战略层面遵守CBAM法规,以便在与欧盟开展贸易时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ESG报告规定——影响欧盟子公司和整个价值链
可持续报告覆盖的范围正在迅速扩大。随着对可持续报告透明度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该项举措正在从自愿(如全球报告倡议,GRI)向必选过渡。欧盟(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和美国(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都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环境气候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此外,围绕气候相关金融披露工作组(TCFD)制定的气候披露法规,其重点关注范围也正在扩大。目前的欧洲标准不仅包括气候相关报告法规,还包括其他有关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披露要求。
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新的欧盟ESG法规(CSRD / ESRS)规定,总部设在欧洲以外但在欧洲设有子公司的,必须根据欧盟ESG报告标准披露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对这一法律实体的认定,预计将对在欧洲经营业务的大型中国企业产生极大影响。此外,位于欧洲价值链下游的中国企业可能会收到欧洲客户提出的特定ESG报告数据要求。欧盟新修订的ESG法规要求,欧洲企业必须披露价值链上、下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因此,中国企业可能会遇到欧洲客户要求提供详细排放信息的情况。如果不能提供相应信息,欧洲客户可能会出于合规考虑被迫更换供应商。因此,已经为欧盟ESG报告做好准备的中国公司很可能在竞争中占得先机。
中国企业如何进行战略应对?
要想更好地适应欧洲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国企业要密切关注当地目前及未来出台的各项法律法规。为满足相关法规要求,企业可能需要对自身运营模式进行相应调整。
因此,为优化工作流程,适应不断变化的营商环境,企业应该:
对欧洲、美国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的影响进行审计
明确企业需要进行哪些变革才能保持自身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采取适当的战略转型措施来进行相应变革
在接下来的战略转型中,企业不仅需要分析、评估和实施现行的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政策、法规,还要确保能够长期保持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中国企业需要立即行动起来,对欧盟和美国的政策法规做出战略性回应。如不采取行动,则可能会面临竞争力下降、丧失价值创造机会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