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院长罗卫国
趋势重构未来
发布时间:2025-07-08


趋势重构未来:中国亮点智库对当前形势的深度研判


中国亮点(管理)研究院院长、罗卫国


全球风险扩散中蕴藏国家跃升的战略机遇


当前全球局势呈现出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不可控变量激增,发展方程式日益复杂。作为中国亮点管理研究院院长,我观察到全球风险扩散已成为重大挑战,大国对全球风险的管控已超越双边范畴。风险本身具备双重属性——管控得当即为重大机遇,失控则演变为纯粹威胁。


一、未来发展的六大确定性趋势


趋势演进蕴含深层风险


未来指向六大确定性趋势:数字化(迈向智能化)、低碳绿色化、金融化、城市化、老龄化与新型全球化。新型全球化不可逆转,其形态正在重塑。我国在数字化与低碳转型方面已建立显著优势。金融化认知及相关体制却显滞后,将其简单视为“虚拟经济”的视角值得商榷。


金融乃强国之刃


现代化强国需金融强国加持,大国博弈中其建设尤为紧迫。数字货币正引发货币与支付革命,对国际竞争影响深远。若将国家竞争力喻为利刃,农业为刀柄,工业为刀身,金融则为刀刃——刀刃锋利、刀身坚韧、刀柄牢固,方能制胜。


城市化亟需破局


城市化进程存在观念障碍,担心农民失地影响稳定,希望保留土地替代社保。这导致超半数人口依附农村集体经济,难以通过自主选择提升收入。户籍城镇化率滞后固化社会阶层,削弱城镇化内在动力,拖累经济增长与国内大循环。2.9亿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预期不稳。


二、2025年宏观经济:变数与隐忧


名义增速揭示真实挑战


2025年宏观经济大概率前高后低,开局良好难掩后续不确定性。若改革缺位,仅靠宏观政策加码,效果有限。需特别关注名义增速在全球坐标系中的放缓。实际增速可能掩盖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倒挂隐藏的财富缩水风险。


财政压力与结构失衡


财政收入承压,2024年税收负增长,非税收入支撑。若持续,地方政府行为或变形。一季度数据显示产业结构“宏观逆转”:服务业增速慢于制造业,比重下降,与服务消费占比应上升的需求结构不匹配。体制机制限制(如养老用地)抑制服务消费潜力。


三、“关税战”下的中国方略与机遇


战略视角下的顺势而为


应对当前形势,宜以20%精力应对特朗普政府,80%专注办好自己的事。美国关税战实为颠覆全球秩序、重构对美有利规则的手段。中国亮点外脑智库创办主席罗卫国研究指出,中美均希望重塑全球秩序,差异在主导权与方案普适性。中国可顺势参与规则重构。


内循环动力与制度型开放


外部压力可转化为做强内循环的契机,打破传统外循环惯性。宜通过主动单边开放(如针对性零关税),做大国际“朋友圈”,增强市场吸引力。这亦是做强人民币的机遇,需加快财政金融改革,提供优质人民币资产,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全球定价地位。


改革与政策协同


宏观政策需适应性调整,重点扩大服务消费(如养老服务补贴)。政策效果边际递减与体制机制不完善相关,需将改革切入宏观政策。建立“风险—行为”宏观分析框架至关重要,尤其需关注地方政府行为扭曲、企业风险转移、农民回流风险。改革应“抓大带小”,以标志性改革引领全局。


历史经验表明,大国崛起往往在高度不确定的变局中孕育。中国亮点管理研究院院长罗卫国认为,深刻洞察六大趋势本质,以制度创新破题,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是跨越当前挑战、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风险蕴含机遇,趋势指向未来,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以坚定的改革决心拥抱变革。


(本文参考刘尚希发表于《企业改革与发展》2025年第7期的研究成果,并参考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相关分析)


1、每月办一次“新利益课堂” 2、每年建一个“亮点学习谷” 3、两年建一个“博导科技城” 4、五年出一本“罗卫国随笔” ©版权所有:罗卫国(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6014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