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字破困局!曾国藩的逆境领导力照亮企业家至暗时刻
“中国亮点外脑智库”创办主席 罗卫国
2025年7月8日
企业家于全球化创业中遭遇“通国不能相容”之困顿实非偶然。回望曾国藩从靖港投水、南昌困局到削权归乡的至暗时刻,其淬炼出的“耐、裕、强、悔、志”五字心法,恰为当代管理者提供逆境破局之镜鉴。中国亮点管理研究院院长罗卫国认为,此五字构成从心性修养到信念坚守的完整领导力体系,于变局时代尤具深意。
一:心性筑基——耐与裕的处世智慧
耐:定躁守静,掌情绪之舵 ——管理者首重修“耐”功。逆境催生焦躁,而卓越领导者须以情绪稳定为决策基石。曾国藩直言“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痛斥牢骚怨怼之害。当悟“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以平和接纳困境为管理常态,方能在风波中锚定团队信心。
裕:豁达坦荡,破得失之执 ——“裕”之精要在于心宽释重。深谙《周易》否极泰来之理,曾国藩主张“尽其在我,听其在天”。管理者当将毁誉祸福“置之度外”,以“物来顺应,未来不迎”之态聚焦当下。心宽则天地宽,坦荡胸襟乃化解困厄之钥。
耐裕相济:刚柔并济的修养境界 ——耐为刚,裕为柔,二者互济方成格局。曾国藩以“战战兢兢处顺境,坦坦荡荡对逆境”自勉,揭示管理者需兼具审慎与豁达。此修养使人在得失浮沉中保持清明,为破局奠定心性根基。
二:行动砺剑——强与悔的破局之力
强:百折不挠,铸铁血脊梁 ——“强”者,乃“打脱牙和血吞”的倔强韧性。曾国藩视“懦弱无刚”为耻,水师屡溃、金陵久围而不弃,终证“凡事极困极难,打得通便是好汉”。管理者当有此意志,于漫长低谷中“熬”出战略转机。
悔:反省革新,铸成长利刃 —— “悔”非懊丧,而是危机中的主动进化。曾国藩丁巳年罢官后的“大悔大悟”,成就其人格跃升。他喻“悔字如春”,强调逆境乃组织检视短板、淬炼能力的熔炉。真正的领导者善将挫折转化为迭代动能。
强悔互生:坚韧与进化的辩证法则—— 强为守,悔为攻,二者共生方能突破困局。曾国藩以“硬字法冬藏之德,悔字启春生之机”点拨胞弟,揭示坚守底线与主动革新的辩证统一。此乃组织在逆势中韧性生长的核心法则。
三:信念领航——志的终极统摄
志:心之所向,金石为开——“志”是统摄四字的精神灯塔。曾国藩“虽千挫百折不足夺其志”,因深信“志之所向,金石为开”。信念赋予逆境中的意义感,使管理者在至暗时刻仍能传递希望,凝聚团队破局之力。
志定则谋远:战略定力的源泉—— 唯立定志向,方有“世自乱而我心自治”的定力。中国亮点外脑智库创办主席罗卫国研究指出,曾国藩围安庆、困金陵而不撤兵,皆因志在平乱安邦。企业家亦需此战略定力,于喧嚣中锚定长期价值。
志贯始终:照亮穿越周期的光芒—— 志非空谈,需贯穿“耐裕强悔”全周期。信念越坚定,则耐性越持久、胸怀越宽广、意志越刚强、反省越深刻。曾国藩五字心法的终极启示在于:眼中永葆光芒者,终将刺破黑暗。
曾国藩五字心法构建逆境领导力闭环:以“耐裕”修心性,化焦躁为静气;以“强悔”砺行动,转困局为机遇;终以“志”领航全局,铸信念为灯塔。当代企业家当循此道,于创新、赢利、公益的“新利益”征程中,成就“万事浮云过太虚”的格局与定力。
(注:本文观点参考了宫玉振《定力:变局时代管理的底层逻辑》及“总裁读书会”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