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院长罗卫国
发布时间:2024-09-05


截止目前,人工智能对弱者并不友好


孙立平 清华大学教授



【罗卫国】很多重大的事情,对社会中不同人群的意义,往往是不一样的。人工智能可能也是如此,对于这一点,英伟达的黄仁勋与硅谷失业的程序员的感觉一定会很不一样。我一点都不否认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一点都不否认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可以熟视无睹。这里的问题之一,就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人工智能对弱者似乎并不友好。




从管理到统治


有人以导航软件为例,说明人工智能是如何从对人的服务演化到对人的管理的。


一开始,导航软件只是你的仆人,为你提供各种路况信息,告诉你哪儿有摄像头,但由你来决定最终走哪条路。到了某个路口,你的直觉想要往右转,但算法告诉你往左转。多经过几次你就会知道,算法比你的直觉更可靠,最好还是听它的。


慢慢的,算法开始变成你的代理人。你只需要告诉它一个选择标准,比如“走距离最近的路”或者“走红绿灯最少的路”,算法就会为你自动选择路线,其他的不用你操心。这个场景在自动驾驶时代马上就会实现。


再接下来,算法会变成你的管理者。假设早高峰时,环路的主路堵车,辅路相对顺畅,而每个人都相信算法的判断。这时候,算法不可能让所有人都去走辅路,那样会马上造成辅路的拥堵。算法只会让一部分人从主路分流到辅路,而让另一部分人仍然保持在主路上。


这个时候,算法就不再是“你”的代理人,而是管理你的人


一位研究者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通过扩大或限制权力、增加或减少机会,从根本上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另一位研究者米娜迪则提出一个更值得警惕的说法:被锁链锁住的世界。她甚至认为,那可能是一种比灭绝更糟糕的命运。


让我们往下看。


算法对人的锁住


说管理,说统治,其实有点矫情,有点言过其实。因为导航软件中的算法给你的还是一种方便和舒适。但事情并非总是如此。


我原来曾经提出过一个概念,叫紧生活。最典型的情景是:大厂那些带着一脸疲倦在快深更半夜才踏入家门的996们,在路口红灯转绿时第一个冲出去甚至连红灯有时都闯过去的外卖小哥们,早晨揉着眼睛打着哈欠背着书包的学生们。其实,被卷入紧生活的,又何止是他们?


而所有这一切,又都与所谓的管理不无关系。实际上,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被管理得越来越科学了。


有人讲到这样一件事情:某市的一家科创公司,给员工发了一种高科技的坐垫,并要求员工都要用。这样,就可以监测每个人的心跳、呼吸和坐姿等,可以发现每个员工在不在工位上。


这就是所谓数字时代的管理。我用一个比方来形容数字时代的这种劳动管理:一个瓶子里,放几块石头,再也放不进去了,满了吗?满了。但实际上没满。然后再放沙子,直到放不进去为止,满了吗?满了。但实际上还是没满。接着,再往里面倒水,不少的水又可以倒进去了。到这个时候,才是真正的满了,没有任何空隙地满了。我们的管理已经接近这个水平。


对此,外卖小哥的感受可能是最深的。


有数据显示,外卖平台配送速度在不断提速。2016年,3公里送餐距离的最长时限是1小时。2017年,变成了45分钟。2018年,缩减为39分钟。据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全行业外卖订单的单均配送时长比3年前减少了10分钟。最近几年的数据我没有去查,应该是更快了。


而驱动着这种加速的,就是所谓的实时智能配送系统平台。庞大而精密的系统进行着越拉越快越来越精密的计算,然后向外卖骑手发出指令,最后的结果就是骑手像机器一样转得越拉越快,直到达到他的极限。


极限就是再无余地的意思。


当你被人工智能推开的时候


前一段时间,我曾几次讨论过无人出租车的事情。我的基本观点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开个出租车网约车,那是很多人生计最后的依托。在困难的时刻,不应该与底层抢饭碗,遥遥领先不是目的,民生才是。


这时总会有人说,汽车替代马车,技术进步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其实这两者是完全不能相提并论的。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人类有史以来都不曾面对的一种新情况。


有人虚拟了一个汤姆的故事:汤姆来自一个贫穷家庭,为了改变命运,全家勒紧裤腰带支持他在顶尖商学院学习,专注市场营销领域。汤姆决定毕业后留在硅谷工作,期待能在营销领域有所作为。


让人感到挫败的是,还未毕业,汤姆辛苦学来的文凭能就已经不值钱了。


客户关系管理公司推出的一款AI人工智能平台,具有产能自动搜索、积累、分析、画像目标消费者个人特征的功能,并能瞬间生成商家需要的配对方案,甚至实现自动交易。汤姆在过去4年里拼命学习的知识,已经过时,他到处投递简历惨遭碰壁。几个月后,汤姆勉强在亚马逊找到了一份仓库小时工的工作。


在那里,他第一次惊讶地发现一大批AI仓库机器人不吃、不睡、不喝且不知疲倦地接受循环工作的场景。而可怜的汤姆,只能充当他们的助理。每月那点儿微薄的收入,能维持个人生存就不错了,根本不可能回馈家人对他的投资。


联合国的一项预测表明,在不久的将来,将有50%的就业机会会被AI取代。《科学》杂志也预测,在未来30年,中国每4个工作中,就将有3个以上会被机器取代。


人工智能时代谁是弱者?


本文的题目是:截止目前,人工智能对弱者并不友好。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在人工智能时代谁是弱者?


答案是,在人工智能时代,弱者的含义也在发生变化,也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变成弱者。


人工智能意味着,有一种远远超过我们人类的智慧笼罩在我们的周围,我们人类每日每时的生活是由一种远远超过人类的智慧所设定和支配的。在人工智能面前,会有越来越大的人变成弱者。


米娜迪所说的一种比灭绝更糟糕的命运是什么?也许其全部的含义我们现在还无从知晓,但我这里能首先想到的是一种存在感。


我们假设一种情形,一群人在一个客厅里聊天,客厅很舒适,有茶水咖啡水果,你可以尽情取用,但就是没有任何一个人和你说一句话,甚至没有人看你一眼。这时你的感觉是什么?如果你还有某种程度的自尊的话。


如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傻子一样,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物种,什么样的世界?


我相信,人工智能最终最造福人类,但这可能是一个很曲折很复杂的过程。直到目前为止,人工智能对弱者并不友好。我甚至认为,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第一次有力冲撞,可能不是一场我们期待中的产业革命,相反,可能是一场慢性温和的经济衰退。


为什么说人工智能对人类生活的第一次有力冲撞,可能不是一场我们期待中的产业革命,而可能是一场慢性而温和的经济衰退——


现在,人们其实很期待一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因为,在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之后,上一轮技术革命的潜力就开始枯竭,新的能够促发一场产业革命的技术创新陷入停滞,世界经济逐步进入存量时代,经济增长普遍显露疲态。现在看,全球化的逆转与此也不无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寄希望于一次新的科技革命的到来,而这当中最有希望的突破点就是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


事实上,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与应用的进展,给了人们一种充满希望的图景。虚着点说,人工智能提供了这样一种前景,人类只需要躺着,人工智能就能完成一切工作,至少是绝大部分工作。现实一点说,人工智能的进步,会促使很多行业进行深度改造,从而大幅度提高效率。这意味着,财富的创造将出现一个划时代的质的飞跃。


但这只是一种前景。当这个前景还没有充分展开的时候,另外的一种迹象却出现了。


几天前,在一个微信群里聊天时,一位在美国工作和生活的学生说:这美国吧,经济增长,股市大涨,物价也疯涨,高科技金融业也处处裁人,大家日子不好过,那增长的都去哪儿了呢?孙师也给分析分析。因为是微信聊天,我又做过她的班主任,互相比较了解,我就用比较简洁又有点开玩笑的方式回复说:找完华尔街找硅谷,最后抓AI。


这位学生回复说:孙老师说得对。 现在10个人里8个学计算机,两个学经济(美国本科有金融的不多),那8个学计算机的5个半去读AI博士。她接着说,我认识一人家里俩孩子都失业了,一个是华尔街的trader,最热的工作,才工作一年。


尽管失业现象在今天当今的时代已经是司空见惯,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的裁员潮有两个独特的背景。一是裁员潮发生在疫后经济反弹之时,尤其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二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突破。换言之,这次的裁员潮发生在经济红红火火之时。


这次对话涉及的实际就是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失业问题。


就在差不多时间,我看到第一财经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报道,题目是《担心经济衰退与人工智能冲击,全球大型企业“减员风暴”愈演愈烈》。为了省略查资料的麻烦,我们就直接用这篇报道提供的资料来看看美国的失业情况吧。


报道说,尽管美国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数据好于第一季度,但相比去年下半年,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依然明显,特别是个人实际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至1%。对于其原因,一半受访者表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是裁员的潜在原因。受访者提到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人工智能。大约四成受访者表示,在用AI取代部分员工工作的同时,那些公司将进行裁员。


报道详细描述了这种趋势在不同领域的体现:


首先,最引人注目的是,在人工智能引导的科技革命正在呼啸而来的情况下,科技企业居然是裁员的重灾区。自2022年底以来,谷歌、苹果、特斯拉、亚马逊和微软这些著名的科技公司,都相继进行了大规模裁员。特斯拉CEO马斯克于4月14日午夜向员工发送了一份备忘录,通知他们公司计划年内裁减10%以上的全球员工。谷歌在2023年就已裁员数千人。2023年,亚马逊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8000名,今年仍在继续。去年,微软先是宣布裁员1万人,随后又额外针对销售和客户服务团队裁撤1000个职位。


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AI的影响。去年5月,IBM的CEO克里希纳就表示,该公司预计将暂停招聘可能被AI取代的职位,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和其他非面向消费者的部门。他认为,“在五年内,30%员工将被AI和自动化所取代”。


非科技类的企业,如金融和消费类企业,也未能幸免。报道说。从零售巨头到汽车企业、文娱企业、电子消费类企业,再到石油巨头、奢侈品企业,随着营收和销售额不进则退,各行业消费企业的裁员同样惨烈。


而在金融领域,高盛计划今年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00~1800人,预计将影响3~4%的员工。花旗银行的裁员规模更为惊人,花旗1月宣布将裁员2万人,使该行全球员工人数降至18万人。贝莱德也计划在年内裁员3%。


最近一段时间,西方主要国家股市剧烈震荡。于是,有些人又在开始议论这些国家的经济是否会硬着陆,是否会出现一次经济衰退。我觉得,这多少有点杞人忧天。只要降息存在如此巨大空间,只要滞涨的迹象没有出现,衰退就不用过分担心。现在需要思考的倒是另外一个问题:在人工智能进展神速的背景下,经济社会生活出现的新逻辑。


这主要是指如下几点。第一,在今天,特别是今后,失业可能越来越不是经济不景气的结果,经济的火热可能与失业的增加同时并存,甚至前者称为后者的原因。第二,在失业越来越成为常见的甚至是常规现象的情况下,过去那种经济的火热会带来消费的旺盛的逻辑还会不会继续存在?第三,在日益失去就业和消费加持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经济增长能否持续?


当然,你完全可以说,从长远来看,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更合理的社会安排而解决。我也完全相信这一点,但我说的是现在。


一个是人工智能带来的产业革命与经济增长,一个是由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和消费的打击所可能导致的经济衰退,哪个会来得更快呢?



1、每月办一次“新利益课堂” 2、每年建一个“亮点学习谷” 3、两年建一个“博导科技城” 4、五年出一本“罗卫国随笔” ©版权所有:罗卫国(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6014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