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办院长罗卫国
雍和宫
发布时间:2022-09-05



罗卫国:我家离雍和宫不远,步行就可以去。






雍和宫:皇都尘嚣中的喇嘛庙

李响

国家人文历史 2015-04-29



都说佛门乃清净之地,但位于北京东北二环的藏传佛教喇嘛庙——雍和宫,却是这大都市最喧嚣的地方之一。平常日子这里就门庭若市,每到上香吉日,如临大敌,需动用数百名警察,维持秩序,疏导交通。这座与紫禁城规格相同的皇家寺院,曾走出雍正、乾隆两代帝王,被乾隆自夸为“跃龙真福地”。今年恰是龙年,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早上7点,队伍就排到宫门1公里外的北新桥;雍和宫大街在这两天都实行了交通管制,地铁经此甩站不停车。站在二环边的高楼向下俯瞰,只见人潮汹涌,香烟旺盛,场面蔚为壮观。


雍和宫如此热闹,一是因为人们相信这里风水绝佳,许愿灵验;二是近年以雍正为主角的电视剧火热荧屏,不少年轻人前来瞻仰“四阿哥”谈情说爱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历史上的雍和宫并没多少浪漫情调,从雍亲王府到皇室寺院,这里曾是权力斗争的舞台,是皇权与教权博弈的道场,是沟通中央和蒙藏的要塞,如今是处在黄金地段车水马龙中的“京城必去景点”。本该出世的庙宇,却落入尘嚣漩涡,帝王雄心和世俗欲望,在这里翻滚了三百年。

1.八角碑亭 2.雍和门(天王殿) 3.密宗殿 4.四角御碑亭 5.讲经殿 6.雍和宫殿 7.永佑殿 8.法轮殿 9. 延绥阁 10. 万福阁 11. 承康阁

走进雍和宫,穿越乾隆御题牌楼,行经200米长条石铺成的御用辇道,过昭泰门,便到了雍和门殿,只见大殿三座门均饰以金色门钉,纵横各九,八十一颗钉象征皇权至高无上。如果不是殿内的弥勒佛,院中缭绕的香烟、转经筒、风马旗,人们看不出这是一座喇嘛庙,而会以为这是一座皇家别院。这里的确曾是雍正皇帝的行宫,在登上皇位之前,他在这里居住过30多年。1693年,康熙将明代内监官房所在的地皮赐给25岁的皇四子胤禛改建贝勒府。这里至今还保存有明代遗迹,如雍和宫大殿前的须弥山模型。这须弥山由青铜山体和汉白玉底座两部分组成,通高2.76米,为万历年间掌印太监冯保供奉。人们认为把硬币扔上去能求得好运,这里常年聚集着投掷硬币的游客,尽管须弥山已被铁栅栏围起,还挂着禁止投掷物品的指示牌。

雍正酷爱画像,故宫中现有他的画像100 多幅,画像中他穿各式衣服扮演不同角色,这也是他为数不多的爱好和休闲方式。在这幅中,他成了云游僧人。雍正曾写这样一首诗自况:垂裳宇内一闲客,不衲人间个野僧


1709年后,胤禛被封为雍亲王,贝勒府也升级为雍王府。今天,游人由南进入雍和宫大门,一路向北参观正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绥成楼,会感到地势越来越高,据说这是四阿哥改建王府时有意的设计,颇有风水讲究。当时在雍和宫的左侧有一座柏林寺,民谚认为住宅建在庙的右边不吉利。胤禛当贝勒那些年,他本人和生母都不太得志,晋升为雍亲王后,他马上预支了两年的亲王俸改建王府,把府邸北部地基垫高,绥成楼的殿基比天王殿足足高了一丈九。如此便可凭高雄傲视柏林寺,占尽“上风”。从这种建筑布局,可以看出四阿哥步步为营的潜龙之志。


清宫戏历来是古装电视剧的热门题材,而“九王夺嫡”是热门中的热门。【中国亮点外脑智库创办主席罗卫国编于2022年中秋节】从十几年前的《雍正王朝》,到最近的《宫锁心玉》《步步惊心》,康熙九个阿哥争皇储这台惊心动魄的宫廷大戏,不知道被演绎了多少回。大多数读者都已了解,城府颇深的四阿哥采取的是以退为进的策略。原皇太子胤礽因过早觊觎皇位,犯下大逆不道的过错,被康熙两次废黜,康熙深感痛心,从此,哪个皇子流露出争储的野心,他便厌恶排斥谁。四阿哥把准了父皇的脉,当八阿哥广交朝臣高调运作之时,他躲在府邸韬光养晦,当起富贵闲人,自号破尘居士,表明自己看破红尘。他表面退隐,暗地与隆科多、年羹尧等共商大计,就连在府中和他谈论佛法的和尚性音、文觉,实际上也都是他的幕僚,为他争夺帝位出谋划策。


关于四阿哥秘密争储,传得最神乎其神的是他在雍王府里建立了特务组织,招募江湖高手,四处刺探情报,铲除异己。清末民间小说甚至演绎出“血滴子”——雍正特务组织专用的杀人暗器,能取人首级于千里之外。另据传说,雍正登基后,雍和宫仍然是特务总部,宫内还修了一条地下暗道供特务人员出入。但今天的雍和宫毫无暗道痕迹,不知道所谓暗道是后人杜撰,还是乾隆为保父皇名声而毁弃。


雍正的藏传佛教情结

雍正修习佛法,也并不只是掩人耳目做做样子。登基之前,八阿哥呼声最高,十四阿哥被封大将军王后来居上,四阿哥压根不是焦点人物,他怎能不着急上火?也许借佛法平和心态,才有利于他稳扎稳打,不致乱了方寸。雍正继位是否合法历来是民间和史学界一桩悬案,但韬光养晦的胤禛后期逐步得到康熙信任是不争的事实。



“兴黄教以安蒙藏”是清朝对待藏传佛教的基本政策。明末清初,以五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击败其他教派,一统西藏地区,还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当时满清刚刚入主中原,脚跟未站稳,必须和蒙藏搞好关系。康熙三十二年(1693),清政府册封格鲁派地位仅次于达赖喇嘛的其它活佛,既表明清朝尊崇黄教,又能削弱达赖喇嘛的势力,防止宗教领袖擅权。


在册封的活佛中,康熙最看重二世章嘉。青海是沟通内地与西藏的交通要道,而章嘉活佛的母寺青海郭隆寺,即后来的佑宁寺,是格鲁派在青海地区修建最早、最有声誉的寺院之一。康熙帝并不像他的儿孙雍正乾隆那么尊崇佛法,打心眼儿里,他对喇嘛并无好感,他曾说“蒙古之性深信诡言,但闻喇嘛胡土克图、胡必尔汗,不详其真伪,便极诚叩头,送牲畜等物,以为可以获福长生,至破荡家产不以为意。”康熙唯独对章嘉活佛心悦诚服,不仅因为他所在的青海母寺具有战略意义,更因他个人修养和理论水平很高。章嘉活佛28岁在拉萨讲经就轰动一时,西藏喇嘛都争相拜他为师。1693年,二世章嘉奉诏赴京,此后20余年穿梭于清廷与蒙藏之间,为沟通中央与蒙藏立下汗马功劳。1705年,康熙封章嘉为“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这是清朝唯一加封为国师的活佛,康熙虽然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也只是延袭元明旧制的封号,并没有尊为帝师。


连皇阿玛康熙都推崇的大师,修习佛法的胤禛自然要向他求教。跟活佛一比,胤禛发现他早年来往密切的汉传佛教僧人水平都差远了,他对这些禅僧的说教心存疑虑,往往要请章嘉活佛来为其判断是非对错。据载,在章嘉的指导下,胤禛花了几年时间到了“透三关”的境界,章嘉称赞道:“王得大自在矣!”活佛的这一句肯定,使雍正和历代崇佛成癖走火入魔的帝王有了境界上的本质区别。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可全信,如果他真到了“虽五欲当前,亦运用自如而不失本性”的境界,又怎会为巩固统治将他的八弟、九弟及其党羽赶尽杀绝,将十四弟囚禁终生?帝王雄心,岂能勘破红尘。



蒙藏驻京办 民族干部培训中心


佛学成了贯穿雍正一生的爱好。当了皇帝之后,本已不必再借助修佛来掩人耳目的雍正,仍然自比和尚,甚至自称“释主”。雍正十一年,他在宫中举行法会,请全国有学行的僧人参加,雍正亲自说法,还收了最亲近的王公大臣十四人为门徒。这些人为配合皇帝爱好,均冠以某某居士名号,包括他的心腹重臣“坦然居士”鄂尔泰、“澄怀居士”张廷玉,还有后来继承帝位的“长春居士”弘历。弘历自幼在父亲熏陶下,对藏传佛教也颇为尊崇。正是在他治下,雍和宫被改建为喇嘛庙。


雍正登基后搬进紫禁城,他对故居雍王府很有感情,便将此地改为行宫,赐名雍和宫。1735年,仅当了13年皇帝的雍正暴毙于圆明园,死因始终未能确定。乾隆登基,他没有按照旧制将先皇灵柩停放在景山寿皇殿,而是停在雍正当王爷时的卧室,即今天雍和宫大殿之后的永佑殿。乾隆为何如此行事,众说纷纭,停灵之谜使雍和宫又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为迎灵柩,养心殿造办处15天昼夜加班,将雍和宫中路殿宇由绿瓦改为黄色琉璃瓦,这才有了今天看到的黄瓦红墙的皇宫规格。一年之后,雍正之棺移至清西陵,停灵的永佑殿则供奉雍正画像,直到乾隆九年改庙为止。永佑殿是改庙之后乾隆取的名字,意为永远保佑先帝亡灵。殿内供奉三尊高2.35米的檀木佛像,中为无量寿佛,左为药师佛,右为狮吼佛。游人参观至永佑殿时,导游通常会提醒游客在此殿祈祷家中老人长寿平安。


乾隆九年(1744年),雍和宫正式改为大型喇嘛寺院,这背后有着丰富的公私原因。于私,雍和宫对于乾隆也是有特殊意义的“跃龙福地”,他从小在这里长大。乾隆是怎么生的,和雍正是怎么死的,都是清朝皇室留存至今的谜案,有人说他生在承德,民间甚至传言他生在江南汉人家庭。但乾隆历来认定自己是在雍和宫出生,他写过许多怀念童年美好时光的诗词,雍和宫最北面的绥成楼至今还存放着许多乾隆小时候的玩具。乾隆的弟弟弘昼在王公宗室中是首屈一指的豪富,雍亲王府的私产都归他继承了,他还想把王府住宅也要去。乾隆断然拒绝。在今天的雍和宫天王殿前,立着一块《御制雍和宫碑》,乾隆写道,这里是皇考雍正居住近三十年的“龙池肇迹之区”,子孙后代是没人能配得上居住的,但长期闲置又会荒凉。他要用一种恰当完美的方式来祭奠父亲,那就是把雍和宫改为寺庙,请父亲尊崇的藏传佛教高僧来主持法事,让这里成为“至严”、“至洁”、“至厚”的圣地。


于公,雍和宫改庙有重大的政治意义。雍和宫不仅是皇家第一寺院,也是藏传佛教的全国最高学府之一,可以说是清廷最大的“民族宗教干部培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尊国政、知举止、谙例律”的喇嘛教人才,“或在京掌教,或赴藏办事”。今天在雍和宫大殿前可以看到一座大碑亭,亭中有大型四面碑,用四种文字刻着乾隆写的一篇“论文”:《喇嘛说》。文中论述了喇嘛教的来源、作用和教制教规。特别写道:“兴黄教,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 阐明“安藏辑藩,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的方针。这段话道明了雍和宫改庙的政治原因。雍和宫成为乾隆及后代帝王坐阵北京管理蒙古、西藏事务的总指挥部。



首任住持与两代帝王的父子恩、兄弟情

如此一座沟通中央与蒙藏的政教要塞,必得请佛学造诣深厚、在僧众中拥有崇高威信,并且对大清皇室极为忠诚的高僧来担任住持。这个重要职位非三世章嘉活佛莫属。


三世章嘉活佛即二世章嘉的转世灵童。1723年,康熙驾崩,镇守西宁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胤祯(后避胤禛之讳改名为允禵)回京奔丧,青海的蒙古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乘虚发动叛乱,青海塔尔寺和郭隆寺的很多喇嘛也被煽动参与。雍正派大将年羹尧击溃叛军,上千名喇嘛被杀。刀光剑影之中,雍正突然想起国师二世章嘉的转世灵童三世章嘉尚在郭隆寺,恐遭不测,急诏年羹尧务必把三世章嘉安然送到自己面前。年羹尧立即命令全军禁杀15岁以下儿童,这才抢救出被僧人冒死保护起来的年仅6岁的小活佛,护送进京。雍正亲临探望,一见到跪地迎接的小活佛,好不疼爱,抱着他一起进屋坐在同一个垫子上,亲密如父子。他对年羹尧说:“你将青海蒙古收归治下,朕并不怎么高兴,而你将朕之喇嘛之真正转世延请至京与朕会面,却使朕高兴之至。”


雍正安排三世章嘉与儿子弘历一起读书,两个孩子一起长大,感情比亲兄弟还深。几年中,三世章嘉学会汉、满、蒙、藏、梵多种文字,掌握医疗、历算、元音数术、诗律宝源等知识,对佛典也有较深的造谐。雍正十二年(1734),清政府正式册封18岁的三世章嘉为国师,赐金印、金册。次年乾隆登基,三世章嘉为乾隆灌顶,从同窗好友升级为“金刚上师”。他所乘之黄幢车,可以破例直接驶入东华门,而不必在东华门外下车。乾隆命三世章嘉管理京师喇嘛事务,蒙藏地区的政教事务也多委派他前往处理。可是去西藏蒙古路途遥远,往返要花很长时间,乾隆派他去了又难免思念,常写信嘱咐他办完事就速速回来,“以悦朕心”。章嘉出差回来,乾隆总要亲自出寢宫迎接,拥抱献哈达,手拉着手进屋,像小时候一样坐在一个垫子上谈论藏区见闻。乾隆对章嘉的重视可见非同一般。雍和宫改建喇嘛庙,三世章嘉被任命为首任总堪布(即住持)可以说毫无悬念。


乾隆虽对三世章嘉极尽恩宠,但他仍保持理性的底线,那就是教权决不能脱离皇权控制。他设立了雍和宫的高级管理机构——中正殿管理喇嘛念经处,该处直属于清朝管理蒙藏事务的最高机构理藩院,从亲王中择人担任领雍和宫事务大臣,并派八旗兵和太监,一面保卫和看守,一面监视喇嘛的活动。



与达赖班禅结缘 调控活佛转世

三世章嘉还负责了雍和宫改建工程。宫内主要殿堂轮廓维持旧式,门窗殿饰则采用西藏式,于是就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结合汉、满、蒙、藏等多民族特色的雍和宫建筑群。其中以法轮殿为典型。法轮殿是寺内最大的殿堂,面阔七间,殿前殿后各出抱厦五间,清代以来一直是僧人诵经、举行佛事活动的“主会场”。殿顶为中国传统的单檐歇山顶式,其上又仿西藏寺院设五座铜质鎏金琉璃宝顶,即藏式塔。在每个大小飞檐上,悬挂着铜风铃,风起时发出天赖之音,更增神圣气氛。现在,法轮殿内正中端坐高6.1米的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铜制佛像。佛像背后有座精美的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由紫檀木雕镂;活跃于山上的五百罗汉由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雕成,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可惜在几百年间的战乱中丢失了四十一尊,现在只剩四百五十九尊罗汉。


雍和宫改建并非一蹴而就,此后几十年又增建了万福阁、戒台楼、班禅楼等宏伟建筑,这些工程都与政教大事件相联。


万福阁是雍和宫的最后一组院落,是全寺最高大宏伟的压轴之作。殿高23米,殿内有一尊白檀香木雕刻而成的巨佛,佛像地下长8米,地上高18米,总高度为26米,与五百罗汉山、金丝楠木佛龛并称雍和宫木雕三绝,1990年大佛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雍和宫藏金奔巴瓶


这巨佛来历不凡。乾隆十五年(1750年),清廷平定了西藏郡王珠尔默特叛乱,该郡王党羽杀害了两位驻藏大臣作为报复,乾隆大怒,誓要派总督和率领一万士兵的提督进藏,完全控制西藏大小事务。一旦真这样做,汉藏矛盾恐怕会进一步激化,幸亏三世章嘉力谏乾隆收回成命。经过再三思量,乾隆决定让七世达赖掌权。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成为清朝授命全权摄理西藏政教事务的第一位达赖喇嘛。为报答恩典,他以大量宝物从尼泊尔国王手中换得一棵印度运来的巨大白檀木,历时三年运到北京献给乾隆。在蒙古察汉达尔罕喇嘛设计下,养心殿造办处工匠和中正殿造办佛像的喇嘛工匠合力将此木雕刻成弥勒大佛。佛像雕成后,用苇毡包护起来,采用竖井式的空间设计,围绕大佛建立起了万福阁。万福阁两侧各有一道悬空走廊,分别与永康阁及延绥阁相连,这种三阁并列凤凰展翅的建筑形式,在敦煌壁画及宋朝《营造法式》中出现过,现实中已十分罕见。万福阁就像佛界的天宫楼阁,是雍和宫留给凡间的绝唱。


雍和宫亲历的另一件载入史册的大事是六世班禅进京,这也是内地与西藏交流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1780年,乾隆七十大寿,向六世班禅发出邀请,班禅欣然赴约。为迎接班禅,清政府兴建和改建了不少寺庙,其中包括雍和宫法轮殿东西两侧的班禅楼和戒台楼。班禅楼为一座上下二层的阁楼式建筑,楼内中央的楠木佛龛内供奉着一尊六世班禅银质镏金佛像。戒台楼内设一汉白玉雕砌而成的三层戒台,从下至上依此象征欲界、色界和无色界。这两座楼后来成为班禅大师在雍和宫讲经礼佛和休息的重要场所。


来北京只几个月后,六世班禅不幸染天花去世。乾隆十分遗憾,送来大量祭品。班禅生前在北京就收到乾隆及王公大臣近十万金厚礼,还没来得及处理。班禅的兄长、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大喇嘛仲巴活佛便将这些财产押送回寺,而班禅的弟弟、噶玛噶举红帽十世活佛确朱嘉措因不属同一教派,未得分毫,怀恨在心。他借到尼泊尔朝圣之机,唆使该国国王入侵西藏抢夺财物。乾隆平定叛乱之后,决定借机加强对西藏宗教事务的控制,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确立金瓶掣签制。清政府在拉萨大昭寺和北京雍和宫各设置一只金奔巴瓶,通过掣签来确定蒙藏地区的转世活佛。此举有效防止宗教上层人士以权谋私,化解了因利益不均引发的各种矛盾,也将确定活佛转世系统的权力,从蒙藏宗教上层手中纳入清中央政府手中。金奔巴瓶是纯黄金打造,通高35.5厘米,重2850克,由乾隆亲自设计,连瓶衣的颜色和缝制形式乾隆也做了详细指示,最后又细心地将原定镶嵌在瓶身的红黄蓝宝石改为藏族喜爱的松石、密蜡、珊瑚。雍和宫至今还保存着一只金奔巴瓶。


在乾隆身后,清朝历代皇帝必须按“定制”每年最少来雍和宫礼佛三次。每年八月二十五乾隆的诞辰、正月初三的忌辰,“皇帝要盛装隆从,威严如仪”地先到雍和宫各佛殿拈香礼佛,然后到东书院向乾隆遗像致祭;每年五月夏至节,皇帝到地坛祭拜后,也要先到雍和宫拈香拜佛,然后至东书院尝新麦面粉做的麻酱面。自嘉庆开始,清朝国力衰微,政府忙于应付内外交困,雍和宫再不复乾隆时代的风华,鲜有可与乾隆朝规模相比的法事和政治活动。


雍和宫虽是皇家寺院,但没有禁绝百姓参观。每逢大年初一,居民可以来参观隆重的“跳布札”,即藏传佛教的“打鬼”舞蹈,小商小贩趁机来摆摊,雍和宫一带逐渐发展成京城最繁华的庙会之一。跳布札20世纪50年代后逐渐消沉、被禁,近年伴随旅游热又重新兴起。雍和宫如今虽然人满为患,但这里高贵华美的建筑、佛像、法器、文物,和藏传佛教独特的神圣气氛,又使它区别于一般的“热门景点”。在这滚滚红尘之中,它的雍容、宏大,蕴藏着别样的静谧力量。



1、每月讲一次面授课 2、每季建一个学习谷 3、每年开一次学友会 4、每五年出一本亮书 ©版权所有:罗卫国(北京)咨询有限公司 备案号:京ICP备16014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