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维
19年坚守管理教育行业,做更好的老师!
2017-11-16 20:00
我从事管理教育事业的契机
今年,是我上培训课的第19年。但很多人并不晓得,当初接触培训教育工作,其实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临时替一位生病的老师讲一天财务管理课程。以此为起点,不知不觉便将培训教育当作一门事业,一直讲到了今天。
经常到全国各地去培训其实很累,要赶飞机赶火车,有时还会碰上晚点。与此同时,我还要兼顾我自己的企业。
之所以一直坚持做培训教育,是因为我觉得这对社会有意义、有帮助、有贡献,所以即使过程中非常辛苦,我也愿意做。
19年来的一些感触
01
在授课过程中,也有不少人反映,认为我提的案例不适用中国,我说的方法可能不适用于现在。
其实,我并不是鼓动大家要一步到位达到别人的状态,也不是什么都跟别人学。只是别人都在做的、有效且有帮助的事情,为什么我们不去尝试,非要坚持自己的想法一直做下去呢?
公司其实是大家在管,不是老板一个人在管,每个人都不应该拒绝学习。如果别人做过的我们都不学习,我们还可以学什么?这是我的第一个触动。
02
在上课互动交流的时候,大家提到的问题也有很多是我以前没有遇到过、想到过的,在那些脑力激荡的过程中,我也受到了很多启发,也会从中想到新的模式、做法。
我常说“学生是老师的老师”,因为我打从心底认为,我们是互相学习,互相成长。【罗卫国“新利益”学习谷:成为“一把手”最喜欢的思想栖居地——我们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提升一把手的思考质量——中国亮点外脑智库】毕竟我没有活过整个世代,也不是新世代的人,我也要向他们学习。这是我的第二个触动。
03
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是不可能没有人批评、质疑的。有人会说“余老师讲的那套在国内不可行”“余老师不可能短时间内做这么多事情”“余老师崇洋媚外”……
其实恰恰相反,我不是崇洋媚外,我一直认为中西方都各有优点、缺点。国际是个大平台,我们各个国家之间都应该互相学习。我之所以很少夸赞我们自己,是因为这种事情已经有其他人在做了。
总结
我坚持培训教育事业,一直走到今天,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体力还可以,另一方面是我始终认为这个事业十分伟大。
佛教说,布施分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也就是:有财、有钱要舍得给别人花;有方法、有道理要讲给别人听;要帮助身边的人不害怕。
只要不是体力负荷不了,我都会坚持下去。但也不是说我一定要一直待在台上,毕竟我的年纪在这里,所以我就带了一些弟子班的同学,让他们去讲,由他们替我帮助更多人,我只要讲几个新课、带带小班就可以了。
同时,我还有个心愿,就是自己开个实体的商学院。比起现在到各地的酒店、学校开课,我更期望自己能够到新疆、甘肃等地区开商学院,做好女子教育,因为女子能够教育一个家庭、一个社会。
如果有一天我要离开这个世界,回想这一辈子,我想,曾经上过这么多课,帮助过这么多朋友,将是我最难忘、最欣慰、最值得骄傲的事情。
不管是不是真正帮助到他们,但至少对他们有所启发,便是我最大的欣慰。
最后我想说,这么大的中国绝对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讲课,也不缺老师,但我们缺进步思想。现在很多父母受到上世纪一些时代巨变的影响,培养的子女可能也会被影响,这种影响已经持续了几十年。我们应该把新的思想带入社会、带入教育,改变这种现状。
国家的真正崛起要靠科技和教育,而我想做其中的“一滴水”,传播进步的思想,把培训教育做好,把我的班交给下一代的人,让他们发扬光大。我想我这一生就无悔了,也尽我所能做了些贡献,希望我的话对大家有帮助。